上一页|1|2|上一页
/2页

主题:要是开发商遇见的都是这样的住户就好了!60多户家庭排队两天两夜主动"求拆迁"

发表于2013-09-24

等了两天,终于拿到了搬迁单,“棚户区”内的居民心花怒放。

不眠不休,排队两天两夜,家住白塔岭的江南实验学校张老师拿到了一个大大的“13号”,掩不住嘴角浓浓的笑意:“我选的是嘉绿文苑,那里是学区房还是地铁房。同事们都为我高兴,要我请客呢。”

哦,又一个通宵买房的。如果看到这里你得出的是这个结论,那么我得告诉你猜错了:张老师排了两天两夜,不为买房,而是“求拆迁”!

今年的中秋国庆,对老复兴路186户居民来说,是个大喜的日子——白塔岭地块房屋收购与征收工作正式启动。昨天,玉皇山南指挥部动迁处处长李树贤告诉记者,这次拆迁一共涉及有186户人家:“已经有50户人家搬掉了,新房子大家都去看过了,回迁、外迁任选。这不大家都排着队来选房,想早点拆迁。”

印象中,拆迁这两个字一直和钉子户、讨价还价这类负面词汇捆绑在一起。拆迁难,也一直是一道全国性的难题。

那么这次白塔岭地块的拆迁,何以让“天下第一难事”的拆迁不再难?

四五十年前的闹市区 今成“住不下去”的棚户区

老复兴路17号是一大片低矮的平房,别看如今破败不堪,四五十年前,这个白塔岭下的住宅区可是杭州数得着的热闹去处。可如今经过这里的游客常常会惊讶地问一句:“杭州的风景区里,还有这样的棚户区?”

现年58岁的傅大伯,算得上是见证了白塔岭一带变迁的原住民。可是,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他就盼着拆迁,不是因为不念旧,而是因为住宅条件实在太差了。“这里的房子不大,还没有厨房、卫生间,生活起来真当不方便的。”“老房子年久失修,每年汛期房子都会漏水,地上还会积水严重。”

排队两天

60多户人家“求迁”

9月15日,玉皇山南指挥部动迁处处长李树贤跟同事们开始搬往老复兴路17号,按照日程,两天后拆迁户的交房签约才会正式开始。

一共60多户人家陆续到来,于是一场奇特而略显幸福的排队开始了:中饭拆迁户们自己解决,晚饭,玉皇山南指挥部提供泡面;9月16日,排队的拆迁户们都领到了免费盒饭。

从做工作“求你迁”,到排队“请你拆”。这场和谐拆迁的背后,究竟藏着什么样的“秘诀”?

在指挥部看来,无它,只有两个词:贴心和公平。

拿到了11号的王老师住一楼,两室一厅,房间里基本已经搬空。按照面积算,四五十平方米的房子,1赔1.4,王老师可以换到70平方米的新房。“早日搬家,奖励5万元,另外还有装修赔偿费、搬家费、空调安装费等。”

真正做到“房等人” 给困难户保底安置

  为了让老百姓尽快住进新居,此次用于安置的房源全是现房,是真正的“房等人”。“看看新房子,回来再住旧房子?无论如何,也是不肯的了,”居民老张等很多人当时就拍板,“家,就安在这里了。”

发表于2013-09-24

拆迁多好啊!!! 我羡慕啊

发表于2013-09-24

坐等我家拆迁 换栋楼房住住

发表于2013-09-24

对于家里的老人来说 很多不愿意搬迁的

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 换个楼房上下也不方便么不是

发表于2013-09-24

现在听说廊坊如果有个小平房 拆迁之后能得到不少房子呢

发表于2013-09-24

都等着开发呢,全成拆二代哇!

发表于2013-09-24
引用:搜房网友(过客)在2013-09-24 14:06:04写道:
5楼

现在听说廊坊如果有个小平房 拆迁之后能得到不少房子呢

 是呢 要不现在都说“嫁人就嫁拆迁户”

发表于2013-09-24
引用:世界和平五个字在2013-09-24 14:06:17写道:
6楼

都等着开发呢,全成拆二代哇!

 两个字“很精辟!!!”

发表于2013-09-25

抽查的太不合理了

发表于2013-09-25

我特别鄙视

上一页|1|2|上一页
/2页